WFU

2019年1月11日 星期五

打鼾與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精準治療-多層次睡眠手術




40歲的洪先生是一名客運司機,他因為鼾聲如雷、睡眠品質差,在妻子的陪同下就診。除了白天嗜睡、容易頭痛外,他年紀輕輕就罹患高血壓、心絞痛,服藥效果不佳,年初時更因打瞌睡,發生車禍意外。

透過理學檢查與鼻咽內視鏡發現,洪先生的上呼吸道有多處狹窄,除鼻中膈彎曲與下鼻甲肥大之外,過長的懸雍垂,以及扁桃腺肥大已達第4度,是造成阻塞的主因。

進一步安排「睡眠多項生理檢查」後更發現,在睡眠當中,平均一小時內,竟有高達30多次的窒息與呼吸暫停,血中氧氣濃度下降至79%,屬於「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」。

他曾嘗試使用連續陽壓呼吸器治療,但因不適應而放棄,改採階段性手術治療。在依序接受鼻中膈鼻道微創成形手術,以及懸雍垂顎咽成型手術,並配合減重後,打鼾情形與睡眠品質大幅改善,工作專注力提升,連血壓也漸回穩。



白天帶來的困擾甚至比夜間症狀還嚴重!


雖然叫做"睡眠"呼吸中止症,除了晚上打鼾的噪音影響自己與枕邊人的睡眠品質之外,大多數人並不知道,白天的危害其實更為深遠。你知道以下症狀可能都和它有關嗎



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,發生意外事故的機率甚至比酒駕還高?


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的一項研究統計,白天嗜睡的人其發生車禍的機率,是沒有嗜睡症狀者的4倍以上。

哈佛醫學院教授更發現,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發生車禍的機率,是一般人的六到七倍,相近於酒駕的危險程度。以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而言,交通事故發生比例甚至是普通人的十多倍之多。

日本曾有新幹線司機因罹患此病導致意外,歐美先進國家更強制要求,有嗜睡傾向的司機或飛行員須接受睡眠檢查及治療,台灣目前則尚未留意到此疾病的嚴重性。


為什麼睡眠呼吸中止症會導致心血管疾病風險提高?


呼吸道塌陷會導致缺氧窒息,當血中氧氣濃度降到90%以下時,自律神經會迫使心臟拚命工作打出更多的血液,長久下來便會提高各種心血管疾病(常人的7-8倍,包括高血壓、心絞痛、心衰竭等)、中風(常人的2-5倍)及猝死的機率。

如原先就患有以上慢性病(如高血壓、糖尿病),會使得藥物效果打折扣,許多患者其血糖、血壓怎麼吃藥都無法穩定控制,即使提高劑量、甚至合併好幾種藥物都效果不佳,其實是因為睡眠呼吸中止症未妥善治療的結果。


打鼾與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精準治療-多層次睡眠手術


非手術治療包含減重、戴牙套與呼吸器。若有發現明顯的呼吸道結構異常,或無法接受長期佩戴呼吸器,可透過手術方式改善阻塞的位置。

多數患者的打鼾與睡眠呼吸中止症,源自於上呼吸道多個部位、程度不等的阻塞,常見的位置包括三大類
  1. 鼻部:下鼻甲肥大、鼻中膈彎曲、腺樣體
  2. 口咽部:扁桃腺、軟顎與懸壅垂
  3. 下咽部:舌根、會厭軟骨



因此,並非人人都能以單一、統一的手術解決問題。睡眠外科醫師透過各種檢查方式釐清阻塞的位置後,量身訂做治療計畫,相較於以往單一傳統手術而言,可將手術治療成功率(定義為睡眠呼吸中止次數減少一半以上,並每小時平均次數小於20)提升至七成左右,可謂打鼾與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精準治療。

例如,從二、三十年前以來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外科治療,一律是採取標準型「懸雍垂顎咽成型術」,而研究逐漸發現,每個患者其上呼吸道的阻塞位置不同,因此量身訂做治療計畫,針對個別問題處理,藉以提升治療成功率,就是所謂的多層次睡眠手術(Multilevel OSAS surgery)。

近年來除了多種改良術式外,還可搭配低溫微創手術系統,可減少熱傷害所引發的疼痛,因而較快出院,並恢復正常生活。隨著多層次睡眠手術的觀念逐漸普及,若發現下鼻甲與舌根或其他位置的阻塞,在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治療中也變成必要處理的一個環節。

本文同步刊登於2018-12-30自由時報健康醫療版自由時報電子報


©溫惟昇醫師 保留所有權利


溫惟昇醫師門診諮詢    網路掛號